近期,杭叉集团、劲松智能、中力科技三大物流装备巨头纷纷宣布进军物联网智能,引发行业关注。 10月底的亚洲物流展上,杭叉集团发布了首款轮式物流人形机器人;劲松智能展示了“通用仓储机器人轨道”的重点产品轮足人形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将于今年11月正式发布。中力于6月份展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并宣布将发布超人形具身智能机器人“袋鼠”。物流领域正在成为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落地的场景,其中工业物流是最光明的方向之一。随着人形机器人进入物流领域,自动叉车、AMR(自主移动机器人)、立体仓库等物流企业纷纷进入市场。在今年的亚洲国际物流展上,叉车龙头企业杭叉集团在全球首次发布了杭叉X1系列物流人形机器人。该机器人拥有22个独立自由度,配备275顶级算力,满足复杂模型要求。它采用3D摄像头和3D LIDAR,支持360°全方位感知。据了解,X1系列机器人结合了轮式高效移动和人形灵巧操作的主要优点,可完成原箱搬运装卸、料箱搬运堆放等多种场景作业。据悉,这款人形机器人可承重30公斤,可兼容物料转运、拣选、码垛、库存盘点等常见场景。它可以在分拣过程中准确识别物料并将其运输到指定地点。据冯安顺介绍,营销迪劲松智能董事长介绍,这款人形机器人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结合了轮式运动的高效性和腿部运动的灵活性。它可以顺利地穿越楼梯、楼梯等复杂场景,而不会轻易摔倒。其主要定位是模拟实际的手动操作。未来将主要应用于转运、码垛、库存、货架管理等一般场景,可完成物流场景中的高频作业。电动叉车龙头企业滴答众力今年也宣布进军体现智能。据了解,中力将于11月向全球推出旗下超人造型智能机器人“袋鼠”。该机器人专为仓库拣选场景而设计。它的外观不同于传统的人形结构,更像是一只可以移动、弯曲和携带的“大袋鼠”。此外,硬件设备和系统集成智慧物流领域的企业也纷纷推出新产品。机器人大脑公司先工智能在本次展会上发布了搭载其控制系统的X1-Pro,以及与合作伙伴合作开发的多款体现智能机器人新产品,涵盖装卸、搬运、检测等工业环节。其中,先工智能自主研发的X1-Pro采用弯曲结构和轮式全向底盘,支持45°弯曲操作和缓存处理。拥有40个自由度,单臂7自由度仿生设计,标准负载6kg,双臂瞬时负载可达16kg。主要硬件包含场景数据。物流公司正在推出工业人形机器人。一方面,他们具有技术协同,另一方面,他们可以结合物流行业数据的优势,提供基于技术的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化。技术能力和支持。 “如今,各大机器人公司都争先恐后地推出机器人,主要的亮点就是人形机器人的功能特性与工业场景非常契合。”先工智能体现产品负责人告诉《安全时报》记者,人形机器人更适合场景固定、任务重复性高的场景,而主要的工业场景都具备这些特点。工业企业意识到这种便利性,因此会积极将机器人融入到产品规划中,产生新场景或优化传统场景并推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近日举行的物联网智能产业技术创新论坛上,杭叉集团物联网智能项目负责人陶一坤表示,物流领域具有数据优势,可以为仿人机器人的技术迭代提供更好的普数据生成。另外n、复合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使用还可以增加更贴近场景的理解和操作数据,形成“数据飞轮”,不断优化模型。 “中国每年销售120万台叉车,杭叉集团占到1/4。如果其中5%是具有数据采集能力的智能叉车,那么它们每年可以为当前物流领域贡献近50亿条专业理解和行动数据,大约是目前最先进机器人智能车型数据规模的5000-10000倍。”陶一坤说道。从跨界行业的角度来看,物流企业掌握底盘、电机、切割、感知等硬件能力,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天然契合。叉车厂商在结构设计、冗余安全、电池管理、制造系统等方面的积累,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了底层能力可以工业化的物质。然而,目前仿人机器人在物流场景的大规模应用仍然存在许多障碍需要克服。控制器架构的变化、实时性保障、软件功能的产品集成、可靠性等技术问题都需要轻松解决。前述先工智能体现产品负责人表示,相比人形机器人,传统的物流机器人控制器无法满足需求,必须将各种芯片明确分工,以适应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先工智能推出了专为实体应用设计的控制器SRC-5000,支持全身一体化控制,具有高实时性、高通用性。在软件功能方面,虽然业内大部分公司都在从事远程操作、数据采集、模型训练等工作,但在软件功能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很难将这些功能集成到产品中并创建交互界面。这使得客户很难快速实现“数据采集-训练-模型推理”的全流程应用。快思慢思研究院创始所长田峰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制造、交通、建筑、能源等行业将积极部署机器人来完成高度复杂的生产作业任务。加速物流业智能化升级 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大型模型等新技术已成为物流业升级的最新动力。仿人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的迭代发展,可以推动智能物流建设迈向更高水平、新阶段。 9月,星动时代与贝子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仿人机器人在智能物流关键场景下的联合发展路径。先工智能与星尘智能就数千台人形机器人订单达成战略合作,将在未来两年内建立数千台AI机器人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等场景的规模化、阶段性部署。先工智能、星尘智能指明了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作业安全,为中国制造业注入新的增长动能。优必选副总裁焦继超曾指出,虽然物流系统智能化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很多智能专用设备已经应用于物流作业领域,但仍有很多覆盖区域和环节以及特殊作业环境无法匹配合适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例如卡车k 在 looms.id 车道或狭窄空间内进行装卸环节和物料搬运。另外,在很多仓库中,相关操作(如装卸)的时间和地点并不固定。如果选择自动化专用设备,实际使用时间可能不高,导致设备运行效率低。焦继超强调,人形机器人与专业物流自动化装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完全的竞争和替代。特殊情况下,人形机器人将是构建智能物流系统的更好解决方案。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仿人机器人与物流智能特种装备将有更大的合作发展空间,从而推动智能物流系统建设在新的领域达到更高的高度。 (证券时报记者 聂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