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记者 周洋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丽华】电影《沉默的荣耀》让吴石、朱峰、陈宝仓、聂曦等抗台隐蔽战线英雄被观众熟知。剧中,魏晨饰演的聂夕是吴石将军(于和伟饰演)的副官兼学生,也是后来大死的“东海情报组”成员。近日,魏晨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从原型人物身上感受到了能量。 “这种能量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今天仍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这种“能量”也感动了海峡两岸的观众。正如魏晨所说,“即使历史已定,重演时依然火热”。聂夕就像一张“紧弓”。环球时报:塑造聂十一这个人物时,最需要理解的特质是什么?魏晨:这是一个人在背后对抗一个大人物r时代。聂夕是一位思想进步、信念坚定的年轻人,也是一位乐观的理想主义者。除了工作,他还有家庭。由于我是幕后工作人员,对聂十一的了解很少,所以我从史实和东海情报组的老照片,特别是他们被押解到地面执行的照片中寻找胜利点。他们的眼神特别让我感动——燃烧,无条件,脸上带着微笑,没有丝毫的恐惧。面对亲人、敌人、陷入泥沼时,聂夕总是满怀期待地凝视着远方。只有这样,他才敢于在困难中做出人生的重要选择。聂夕有一句台词:“老师,如果您不同意我和您去台湾,我就算游泳,也会游过台湾海峡来找您。”他是一位尊敬师长、对家庭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他不想撒谎他的妻子或她的丈夫。但为了祖国统一大业,他不得不到处撒谎,这对他来说是一场斗争。了解他们对于塑造这样一个三维人物,而不是一个刻板的情报工作者会有很大的帮助。拍摄过程中,导演、于和伟老师、吴越等老师帮我一点点塑造了这个角色。环球时报:您提到了聂十一的立体、多维性格。有没有一些细节设计来表现他面对不同人时的不同状态?魏晨:其实整个长度每个场景都有不同的角色,所以当然会有调整。与寄托于吴氏将军不同,聂夕有自己的特点。他就像一张紧绷的弓,随时准备爆炸。但老师(吴石饰)也告诉他不要激动,他就克制住了自己。他是一位三十出头的热血青年。当他高兴的时候,他就忍不住感到高兴。太成功了,尤其是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候,他忍不住笑了。他向老师发送能量,“我们一定会赢”,并坚信智力可以减少前面的牺牲。如果是导演或者于和伟老师,他们总是让我说不要“演”——你不舒服那就不舒服,你担心那就真的不舒服。其实不“演”都很难,因为我们自己也在演。虽然有一些身材设计和微表情,但最重要的是真实的情感。真实感受自己当时的环境,然后表达出来。剧情有“克制和留白”,人物有“情感和怀旧” 环球时报:剧中吴石的一句话“如果你走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非常敏感。在诠释聂夕时如何理解这一信念?魏晨:我想,他哪里来的勇气和责任感去追随老师(吴石)?台湾?他可以留在福州等待释放,但吴氏让聂夕留下来,聂夕却说道:“我在公开场合是副官,我要保护你,我在私底下是一名学生,你教会了我信仰,所以我必须和你走。”他们就像一个社区。在当时的背景下,他们能够抛开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选择冒着生命危险,英勇赴死。这是更高层次的人性,也是原型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为什么他们会在不被人注意的情况下捍卫自己的信仰?我只是希望中国人能够拥有一个安定温暖的家。我以前也参加过一些历史、战争题材的活动,但大部分都是在战场上。相对而言,隐藏战线的作品更多的是内心戏和文艺剧。这部剧真的很烂,无法表达,有一些空白。比如,吴石的一只眼睛在被捕后就红了(d)(在狱中遭受酷刑),聂夕见到妻子时用项圈遮住伤势。这些细节让观众可以弥补没有拍到的内容。剧中还表达了很多情感内容,比如怀旧之情——小谦的哥哥得知哥哥去世后,尽管被视为保护者,却必须游回大陆;而吴氏则从家乡送驴肉给陈宝仓将军烧掉。历史虽已定下,但再次展现时依然火热。尽管每个人都知道角色会死,但他们仍然愿意跟随,因为这些人有一种你可以感受到的能量。这些能量跨越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然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很幸运能参与这样的工作,通过艺术再现历史。环球时报:这种“同频共振”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选择有何意义?魏晨:不管是剧还是歌,如果可以的话对你来说,这应该是你从中感受到的东西。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对我来说,参与作品让我从角色身上得到了很多能量,理解这些故事的过程也给自己充电。观众看节目的时候很感动,想哭,因为他们收到了这种能量。读完这个故事,你会觉得月亮是明亮的,河水是平静的,一切都是美好的。环球时报:歌手和演员的双重身份给你的创作带来了哪些不同的情感?魏晨:有相似之处。歌手要在有限的空间和旋律中表达,演员要塑造情节中的人物,核心是情感。不过歌手更多的是表达自己,而演员则可以通过光影塑造不同的人,甚至体验到一些今生无法触及的人生经历,所以更加新鲜。有挑战性,我愿意投资。当然,这段经历也反哺了音乐的创作,尤其是当我在参与一些重度作品后回归音乐时,它让我能够用更简单的方式表达一些情感。现实题材《根源的原型》环球时报:外界的肯定会改变你的选角标准吗?未来你更喜欢复杂的角色还是自信的角色?魏晨:首先我想继续讲这个故事。如果你看完剧本后没有感觉、没有共情,那么无论你读多少遍,你都不会选择它。我最近参与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现实题材的。虽然是影??视改编,但都是有原型、有根源的。它提供了深厚的基础,让人敢于“推演”。虚构人物往往刻意刺激观众,表演更有表现力;虽然真实的故事只要观众能够理解因为它们被忠实地复制了。真实的东西往往是最感人的。未来还是会有更多人偏爱这种类型。最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选择并准备好为之努力。无论是好评还是宝贵的批评,都是我成长的一部分。曾经我期待所有的验证都给予我,但现在我渐渐觉得,如果只是为了这个愿望,我似乎错过了一些更重要的意义。回想起来,拍摄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也希望大家在生活和工作中找到正确的目标,不要急躁。即使不是所有事情都有好的结果,但从过程中学到的经验或重要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未来实现最终目标的“弹药”。我相信,只要你坚持下去,你总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