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国家统计局10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小幅下降0.3%,但环比上涨0.1%。更值得注意的是,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连续五个月上涨,创近19个月新高。与此同时,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3%,降幅继续收窄。数据呈现出“总体疲弱、核心强劲”的特征,表明食品价格虽然拖累整体通胀,但经济内生动力持续恢复。核心CPI近19个月来首次破“1”,内需回升奠定了9月物价数据中最显着的信号来自于核心CPI。该指标上涨1.0%同比,自2024年3月以来首次重返1%大关。国家统计局城镇司首席统计师董丽娟指出,这主要是由于不含能源的工业品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也延续到连续五个月。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核心CPI的持续走强,反映出在各项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国内总需求特别是服务业的稳步复苏和消费需求的升级。这表明经济运行自然活力不断增强,为经济整体持续向好奠定了坚实基础。食品和能源拖累整体CPI下降,但环比有企稳迹象。尽管核心通胀强劲,9月份CPI仍同比下降0.3%,很大程度上受到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拖累。数据显示,粮食生产同比下降4.4%,其中猪肉、生鲜蔬菜等价格下降明显,是影响CPI下降的主要因素。能源价格同比下降2.7%,也对CPI产生了一定的下行压力。不过,环比数据出现积极信号,更能反映短期变化。 9月份CPI环比上涨0.1%,结束上月持平走势。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7%。受国际金价上涨影响,国内黄金首饰价格环比上涨6.5%,对CPI形成有力支撑,显示消费市场逐步企稳。 PPI降幅加速收窄,工业领域通货紧缩压力持续缓解。工业领域的价格信号也积极。 9月份,PPI同比下降2.3%,降幅较上年收窄0.6个百分点美国月,延续改善趋势。董丽娟分析,这背后主要有两个驱动力:一方面,全国统一市场建设深入推进,市场竞争秩序优化,导致部分行业价格持续下跌;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潜力释放,推动与生产相关的行业和与消费质量相关的行业价格上涨。从环比看,PPI连续两个月持平,煤炭、钢铁等部分上游行业价格连续两个月上涨,表明供需结构正在改善,工业领域通缩压力进一步缓解。综合来看,9 月份的价格数据描绘了一幅强劲的经济复苏图景。主要CPI走势强劲且持续向好PPI的数据,共同印证了宏观政策的积极效果。市场预计未来通胀将逐步摆脱负增长并实现温和复苏。 (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