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展览规模再创新高进博会:全球“尖货”迎客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馆,大型“进博会”船模相当抢眼。透过模型的“舷窗”,可以看到诸多首发医疗产品:全程不露针的静脉留置针、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疝气修补术……11月4日,中国证券报记者早早走进进博会展馆,发现医药、自动化等各个领域的最新“黑科技”产品即将展示。本届进博会吸引了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总展览面积突破43万平方米,规模再创新高。多项新产品、新技术代表新品发布、新服务发布,为全球“顶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搭建了“首发场地”。首发产品与“进博会”同期发布。比迪医疗大中华区企业品牌公关及数字传播总监李莎向记者介绍了“舷窗”中的部分产品:汗血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全程有效降低针伤风险;新型3DMAX疝修补片采用全球首创3D立体结构和解剖定位线,无需修补即可快速展开,提高手术效率,减轻术后疼痛。
距离“进博会”不远,你就能看到复星医药首个参展产品——玛丽垂直粒子治疗室内系统。复星医药品牌传播与公众传播部总经理易金元表示,该产品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摆脱了传统谷物治疗体系的庞大结构。患者采用自然坐姿进行放疗,为传统放疗系统提供了一种更有效且节省空间的新治疗选择。在汽车展示和智慧出行领域,特斯拉Cyber??cab无人驾驶电动汽车首次亚太亮相。金色流线型车身,踏板处没有方向盘,展现了特斯拉无人驾驶技术的最新实力。 “Cyber??cab采用视觉处理系统+端到端神经网络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无需使用激光雷达等昂贵的硬件设备即可实现自动驾驶,还配备无线充电技术和机械臂自动清洁功能,为大规模落地做好了充分准备。这款车计划于2026年第二季度开始量产。”孙说嘉泽,特斯拉上海公司总经理。展览正在加速成为商品。不少受访企业表示,进博会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开辟了高速公路。 “作为连续多年参加进博会的全球医疗科技企业,必迪医疗持续见证着该平台释放的‘展览变成商品’的溢出效应。进博会平台为医疗行业搭建了一座连接‘全球首发’和‘中国首次使用’的桥梁。”李莎表示。李莎介绍,目前,比迪医疗的展品近95%已成为商品。通过参加进博会,比迪医疗的产品迅速被接受并进入中国医院。他们都在加速。例如,在进博会首次亮相的3CG PICC磁导航导管,已在国内多家医院临床工作中使用;血球监测平台优化治疗决策通过整个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可视化管理,在术中和 ICU 阶段进行监测。 “这些产品的伟大变革不仅在于提高诊疗质量和效率,更在于不断扩大中国医疗系统吸收和整合全球先进技术的能力。”莉莎说道。易金元表示,进博会受到全球关注。过去八年,复星医药持续抓住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加速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CAR-T细胞治疗产品Ekaida、前沿无创治疗技术“磁刀”等一批前沿技术和创新医药产品及器械在中国加速上市。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此前表示,进博会是近距离观察中国对外开放高水平的“大舞台”。放眼世界,也是吸收中国超大市场红利的“体验区”。进博会不仅加速了国外企业和产品进入中国,还成功吸引了大量进博会展商成为投资者。 “今年我们希望借助进博会这个全球舞台,寻找更多合作伙伴,进一步对华投资。”李莎表示,比迪医疗还计划在天津投资设立“比迪医疗北方创新中心”,预计明年建成开业。匈牙利图蒂制药公司借助第七届进博会成功进入中国市场,一季度销售额超出预期。今年,公司再次携新品回归,充满期待。 “我们去年在进博会推出的胶原蛋白产品,目前在中国电商平台的销量已跻身进口胶原蛋白产品前三名。”尼尔森,副图蒂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尼尔森透露,图蒂制药虽然开业仅一年,但已有在中国投资建厂的计划。 “中国拥有优秀的研发技术、优良的生产质量、完整的供应链,药企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友好的临床试验环境。我们希望在中国拥有更完善的临床试验和研发体系,并逐步拓展到东南亚市场。”纳尔逊说。